第159期【怎样学习:微设计】甲:乙=5:2,乙:丙=1:4,甲:丙=5:4?
周四,接儿子放学,一起到儿子学校对面的餐馆吃晚饭,因为餐馆没准备好,儿子就先完成作业再点菜,这时候,看见这个餐馆里好些孩子都在这里做作业,感觉蛮好玩的。
一会功夫,儿子的作业做好了,我问:“都会吗?”
他轻飘飘的回答:“会,就是觉得最后一个题目不知道对不对。”
我拿过作业本一看,儿子是这样做的:13+3=16 1+2=3 所以甲正方形与乙正方形的比是16:3。
我一看,知道儿子不理解,同时,我意识到不管我怎么给他解释他都不会理解,于是我说:“让爸爸好好想想。”
过了一会,做了一个这样的教学设计:
呈现素材:1:2=2:( )=3:( )=4:( )
指令1:请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字,确保等号成立
反馈:这对儿子来说不是问题,顺利完成。
呈现素材:在餐桌上呈现三个物体手机、杯子、文具,分别代表甲、乙、丙
指令2:若甲:乙=5:2,乙:丙=2:8,则甲:丙等于多少?(并在纸上将这个问题写出)
反馈:儿子不用思考,就说出答案是5:8.
指令3:若甲:乙=5:2,乙:丙=1:4,请观察这道题和刚才的题,什么地方一样?什么地方不一样?这时候甲:丙又是多少?
反馈:儿子说1:4=2:8,这道题还是5:8.
指令4:若甲:乙=5:2,乙:丙=3:12,则甲:丙等于多少?
反馈:儿子知道,还是5:8
指令5:如果考试我直接出第三题给你,你怎么办?
反馈:儿子“哦”了一声:“我知道了,我知道了。”但是又说不出知道什么,只说出“中间那个、中间那个”,我说要改成一样的,儿子狂点头。
指令6:请你看练习本上这道题,自己修正下自己的解答。
反馈:儿子一看就明白了,把解题过程改写成:1×3=3,3×3=9,13+3=16,3+6=9,所以甲正方形与乙正方形的面积比是16:9。
指令7:甲的个数是10个,甲跟乙的比是5:3,乙是几个?乙跟丙的比是3:6,丙是几个?
如果乙跟丙的比是1:2,乙是几个?丙是几个?2:4,乙是几个?丙是几个? 4:8,乙是几个?丙是几个?
反馈:这个地方,儿子想得比较慢,但是最终都回答正确了,这时,我给儿子解释了一下比值里的数字只代表比中的关系,跟具体数量没有关系。儿子也就点头。表示立即。
最后,出一组类似的比值问题,进行强化性的练习。
【学习者按】
当孩子题目做错了,意味着孩子的思维过程中出现了错误,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修订的是孩子的思维过程,可是当我们给孩子解释正确的思路时,经常碰到的是越解释孩子越糊涂。
所谓解释,其实是知道正确答案的人在表达给认同正确思路的人听,对于做错的孩子而言,根本不在同一频道。
本案例的做法是作者从孩子最原始的直觉经验出发,让孩子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逐渐修订到了专业的数学思考过程,修订了孩子的思考过程之后,再进行必要的解释,才可能让孩子发生真正的理解。
喜欢我们的文章吗?你可以这么做:
----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
----点击屏幕右上角“...”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
----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
www.52xx.net或www.beingalearner.com 或论坛:bbs.52xx.net
----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成为学习者,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。
我们致力于:
朝向成长: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;
专注学习: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;
读行双叙: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;
互为背景: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;